在這邊要分享一段,關於自己從沒想過會愛上同性的故事。
我是Tina,初戀發生在國中,當時自認在異性中,算受歡迎的類型,曾經同時被三位男性追過(僅止於國中),與其中一位展開一段分手又復合,糾結兩年之久的關係,最後隨著畢業,順其自然的沒了聯絡。高中時期,不知道是不是叛逆的緣故,總是和閨密搞自閉,身旁沒有半個男性(縱使是男女混校),我們倆的興趣相投、笑點怪異,到現在,他在波蘭、我在台灣,隔著半個地球的距離,我們依然每個禮拜通電話、惺惺相惜,從高中開始到現在,好友與波蘭大叔那揪心的愛情故事,猶如八點檔一般,每兩三天更新一次,劇情一次比一次勁爆,回歸正傳,即使我和閨密擁有那麼多的共通點,我從沒想過會喜歡同性,一直到大學某一年的暑假,我一直堅信自己是異性戀。
大學二年級時,我的大學閨密之一向我出櫃,還記得當時的我吃驚到下巴差點沒脫臼,他們是兩位長髮女孩的結合,當時因為好友的那個她極度缺乏安全感,三個月的戀情告吹,當時的我,不太有感觸,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安慰我的好閨密,直到一年後的現在,我失戀了,我愛上一位女孩,終於體會這其中的掙扎,以及真正失去一個人的感受。
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,因為參加活動的關係,認識一群同樣喜愛印度而顯得可愛的人們,也包括那個她,以下簡稱她為K,那一個月,我們朝夕相處,似乎害怕以後無法見面似的,最後一個禮拜,想辦法在睜眼後第一眼見到大家,晚上閉眼前一刻也堅持要看到這群人,感情親密到不像是剛認識一個月。其中,K特別引起我的注意,當然不是一開始就引起我的注意,一開始的兩個禮拜,我對這個人毫無概念,彷彿在第一天自我介紹後,這個人就消失了。後來,因為一起做報告,我們搭上線。K是一個打扮中性的T,我只知道留著一頭帥氣短髮(似乎還穿著束胸),就是T?當時我對LGBT的概念近乎於零,只大略感覺到她應該喜歡同性,但到了最後兩個禮拜,我的第六感強烈告訴我,她看我的眼神似乎與看其他人的眼神不一樣,之後,她開始很常約我出去,其中都有另外一位女生,但我不疑有他,直到活動的最後一天,我才知道原來她一直是幫那位女生朋友約我出去,可是我都以為是她對我有意思,沒想到就這樣,意外譜出一段戀曲,活動最後一天,我送她去搭車,沒有多說什麼,但眼神代表一切。
因為遠距離戀愛,我們無法時常感受對方的溫度,但我們都會想辦法每個月至少見一次面,每次見面的甜蜜總是無法言喻,每次的暫時離別,都是為了下一次的見面,因為她,第一次體會什麼是想念的力量,什麼是非常喜歡一個人,人生中第一次相信緣分可以帶給人如此深刻的感受。當時因為她,還向家人出櫃,父母親表面上接受,但我知道內心的他們還是有所保留和顧慮,外婆一直到現在以為我與”男朋友”穩定交往中,也算是替這段悲劇的關係增添笑料,至於他從沒向父母出櫃,或許這是壓倒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。關係開始後的半年,因為少了共同話題、共同興趣,加上原本生活圈的不一樣,我錯過了她一直想給我的溫柔,第一次的分手提的如此輕易,彷彿她不曾在我生命中留下任何足跡,但感謝這次的不成熟,復合後的我,愛的表現更多也更強烈。復合的三天前,在人來人往的嘉義火車站前,我問:「我可以抱你最後一次嗎?」,她說: 「好啦!」,當時的我好想就這麼抱著她,永遠都不放開,後來她跑來客運旁,打電話給我,三天後,我們復合了,就像是偶像劇才會出現的情節。復合後的她,對我的愛開始有所保留,我不怪她,或許是我答應復合前,就應該想到的。第二次分手,她提了,這次我表面很淡定,但每天過的行屍走肉,空虛到沒有情緒,無法產出眼淚。或許是我的情緒早有料到她會提復合?於是,我們第二次復合,這次我們對彼此的愛一樣濃烈,但彼此都有不可觸碰的傷口,等著被治癒。或許是我們對彼此的期望太高、希望太多,但沒有人是該一直付出的那一方,加上自己對未來的徬徨,我選擇的不是與她一起面對未來的未知,而是不斷的將她拒於千里之外,這次,誰也沒說分手,只是,我說與你相處越來越不自在,她說我們之間的感覺越來越像朋友,就這樣,我們封鎖了彼此的臉書、IG、LINE,或許這樣留有遺憾的結束方式就是我們的結局。後來,我寫一封信給她,大致說出我在這段感情的感受和感謝,不確定她有沒有收到,但這是我之後可以正視自己情緒的唯一辦法。
在我們交往的過程中,我經歷了一段尋求自我認同的碰撞期,我真的是雙性戀嗎?還是我是無性別主義者?我瘋狂似的閱讀同性書籍、上網爬文。到現在,還是沒有答案,與K分手後,我試圖在拉子交友軟體上尋找或許會喜歡的那個她,但到頭來只是在尋找K的身影、這段關係的相處模式,事實證明,目前為止除了K,我無法喜歡上別人,只能強迫正視自己的情緒。